正在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近日正式向大会提交3个建议:呼吁建立节能惠民工程的长效机制;调整个税起征点及征收方式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内需;发挥企业责任,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建立节能惠民工程的长效机制
2009年我国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即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对能效等级达到1级或2级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10类产品进行推广。预计每年可拉动节能产品消费4000-5000亿元,节电750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7500万吨。这不仅是一项鼓舞人心的惠民工程,更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
但目前的节能惠民工程,是建立在政府的财政补贴基础上,虽然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增加了财政困难,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取消财政补贴,节能惠民的成果很难得到巩固。
董明珠认为,短时期的财政补贴无法支撑节能惠民工程的长期运行,让老百姓得到持久的实惠。要让节能惠民的推手由政府主导型过渡到企业主导型,关键在于打造节能惠民工程的长效机制。
为此,董明珠建议,加大节能惠民工程的监管力度;取消财政补贴,通过税收的调节和驱动作用为长效机制护航。
她提出,国家应出台政策,强制淘汰低能效等级产品,提高高能效产品标准的同时,加强政府对高能效产品的监管。现在,有部分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通过虚贴能效标识获取国家补贴和赚取差价双重非法利益,而现在只有少数省份具有检测能力,国家认可的试验室更是寥寥无几,这就给监管带来困难。与其在节能惠民工程上投入巨大资金,不如在监管设备和检测程序规范上加大投入,透过严格的标准来控制实现节能,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惠民。
另外,她建议发挥税收的调节和驱动作用,如对节能产品在消费环境征收较低的税率,按照节能产品销售的比例企业享受优惠税率,购买生产节能产品的设备享受退税政策等,调动企业生产节能产品的积极性,让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得到更多的实惠。
调整个税起征点及征收方式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内需
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温家宝总理也在两会前夕专门提到“如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依据如何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据调查,1981年职工平均工资约为每月60元,而起征点为800元,大约为月工资的13.3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约为2000元左右,按13.3倍计算,个税起征点就应该是在26600元。“这意味着,20多年前个人所得税主要向少数高收入者征收,工薪阶层并非征收主体。”而今天,处于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占总纳个税金额的70%左右,成为个税征收主体,这明显违背了个税征收的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则。
而物价的上涨,特别是高额的房价,已经使公众特别是收入较低的群体,明显感到生活开支的压力。因此,在大多数人工资还没有或不能提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不仅能起到增加可支配收入、缓解生活压力的作用,也有利于扩大内需。
针对这些问题,董明珠建议,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度提高到5000元,同时调整企业主征收个人所得税方式,平衡个税征收总额。
据了解,个税征收金额只占国家总税收的7%,因此即使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对于国家整体税额影响不大,但却能让对工薪阶层深刻感受国家税收政策情系民生的温暖,激发人民的消费热情、拉动内需,促进整体低迷的经济向暖发展,有助于国民财富的良性运转。
另外,很多民营企业的股东又是经营者,为了逃避个人所得税,往往将自己的薪酬定的很低,个人日常支出则由企业承担。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按照收入或利润或参照企业规模的应得市场薪酬,实行核定工资额度来征收个人所得税,以有效解决富裕阶层少交税的问题,确保国家税收的总体平衡。
发挥企业责任,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问题是关系民生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的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但是,现有的住房保障体系只能覆盖到有城市户口等条件的中低收入群体,加上政府的财力有限和种种限制条款,能够解决的群体实在有限。
温总理提出“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让人鼓舞,尊严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董明珠认为,生存首先要解决居者有其屋的问题。
近几年,社会各界探讨的“民工荒”现象,表面上是工资收入问题,而根本上则是生存发展问题。现有的住房保障体系把农民工排除在外,城市的高房价让他们看不到希望。很多优秀的熟练技工在黄金时期因上述原因不得不选择离开。另一方面,高涨的房价刚性地提高员工的住房成本,企业必须提高工资以适应房价才能留住人才。形成“制造企业员工请客,制造企业买单,房地产企业吃饭”的现象,这极大挫伤资本投资实业的积极性,甚至损害中国经济的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针对现在住房保障体系的问题,董明珠认为,企业有责任发挥作用,使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以格力电器为例,为了让工人和部分骨干员工能安居乐业,投入巨资建立员工生活区,对已婚买不起房的员工安排过渡房。但现有的生活配套用地太少,按规定不能超过厂房用地的7%,可建面积不能超过厂房用地的15%,就算企业有心承担责任,也只能解决少数人的问题。综上所述原因,董明珠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制造业企业配套用地,让企业自主解决企业员工的住房问题。与此同时,应制定一套严谨的监管制度,监测保障性企业配套用地的使用情况,严格限定土地用途,保障“专地专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