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心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文章中心 新闻中心
 
《商业周刊》:华为与格力的科技创新代表中国未来
新闻来源:中央空调    点击数:7994    更新时间:2009/8/21 12:14:45    收藏此页

    8月5日,美国全球版《商业周刊》刊载国际投资银行家库恩(Dr. Kuhn)的文章《透视广东:打造中国未来》一文,该文对中国华为与格力空调大加表扬,认为它们已经凭借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升级,并成为行业领先者。

    库恩认为,位于深圳的华为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强大的通信设备商之一,凭借专利与创新,成为中国新式企业的标志。虽然许多人曾经因为它抄袭外国技术而批评华为是“二流公司”,但现在,“华为已经成为世界革新领袖”,它的崛起“震惊了原来的大佬们----如北电,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2008年,华为世界专利申请数量排行靠前;在《商业周刊》“2008年度最有影响力企业”评选中,华为位列第三,仅落后于苹果与谷歌。2008年,尽管世界经济阴云密布,但华为仍然逆市增长46%;今年,它的竞争对手都认为是糟糕一年,华为却预计销售额将增长30%,达到300亿美元。

    而位于珠海的格力空调,凭借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空调生产商,它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成就同样“让人惊叹”。

    1991年,格力空调由几家效率低的国企重组而成。当时只是一家只有200员工、没啥名气、规格很小的工厂,一年生产2万台空调。无论怎么看,它都不具备成为全球空调领袖的资质,尤其在空调领域,当时的美日巨头正享受自己攻无不破的垄断果实。然而,十几年后,格力空调就发展成为拥有4万名员工,年产2700万台空调的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企业。

    探究格力的发展,库恩认为,格力电器及其公司董事长朱江洪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有一句名言:“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站不起来。”

    当年为了发展快一点,格力也曾考虑从外国企业购买技术。2001年底,朱江洪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到日本考察,希望从某日本企业购买、引进变频多联空调技术,却遭到该日本企业的一口回绝,并表示连散件也不卖给中国。

    这次不愉快的经历,激起了朱江洪不服输的个性。回国后,朱江洪迅速成立科研小组,此后,“日本用10年走的路,格力用1年走完。”现在,强大的研发能力足以让格力人引以为豪----拥有2000多名研发工程师,包括国外专家,每年投入1.5亿美元用于研发,拥有近2000项技术专利;格力研发的超低温多联机组可以在零下25度正常运行,而日本企业至多只能到零下15度;格力电器所生产的节能空调除了在本国畅销外,还已经返销到了日本。

    库恩认为,格力与华为已经具备“世界级企业”的资质,它们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美国《商业周刊》是全球最大的商业杂志,为全球的商业领袖提供独到的商业见解和深入的经济分析,是财经、商业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政府官员获取商业资讯的重要来源。历年来,能登上《商业周刊》的中国案例为数不多,华为和格力能够登上《商业周刊》进入各国商界领袖的视野,这说明以格力和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的崛起,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作者简介: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

    花旗集团全球投资银行的高级顾问;

    全球体育、传媒和娱乐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的高级合伙人,库恩基金会董事长;克莱蒙大学研究生院理事,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自由和责任分会会员

    担任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副理事长

    库恩博士编辑和撰写了《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投资银行文库》、《走近真实》等25部著作

    是美国《世界经理人》(Chief Executive)杂志和中国人民日报社主管的《环球人物》杂志的特约撰稿人

    美国CNBC和彭博 (Bloomberg)电视网的特约评论员。

 
格力空调北京销售服务中心|中央空调|格力中央空调|格力空调 © 2008-2010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18328号-1
邮件:greebj@greebj.com 电话:400-686-5533 传真:010-85750767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29号 LB_科技技术支持
安全上网 网上报警